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教程

如何理解温病卫气营血的治则

时间:2023-12-16 07:13 阅读数:7231人阅读

*** 次数:1999998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温病卫气营血张晓云医师玉溪市康馨中医院风热犯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②暑湿犯卫。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③湿热犯卫。症见恶寒,身热不扬或午后热势加剧,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脘痞闷,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数。④燥热犯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伴有皮肤及口鼻干燥,咽喉干疼,干咳少痰,舌红欠润,苔薄白而干,脉浮数。⑤风寒犯卫。症见恶风恶寒,发热,鼻塞清涕,无汗,周身疼痛,头痛,口不渴,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气分证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其基本特征为: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证候类型亦较复杂,如邪热壅肺,多兼汗出口渴,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热扰胸膈,多兼心烦懊?,坐卧不安;热在肺胃,多兼汗出,喘急,烦闷,渴甚,舌苔黄燥;若肠腑燥实,多见高热,午后尤甚,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烦躁神昏谵语,苔黄厚,或焦燥起刺,脉沉实有力。营分证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营热阴伤者,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热闭心包者,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营热阴伤多由气热伤津逐渐发展而成,热闭心包亦可由卫分直接传入而致。血分证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其临床特点是: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细数。若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绛,脉弦数,为热盛引动肝风之象;若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而饮水不多,手足心热及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邪热久留血分,灼伤肝肾之阴所致;若见手足蠕动,或微有抽搐,时有惊跳,伴有低热,消瘦,面色浮红,精神萎顿,舌干红少津,脉虚数,为虚风内动之象。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及治则方药-豆丁网温病卫气营血治则的临床运用热度:卫气营血辨证ppt课件热度:卫气营血辨证.ppt 热度:卫气营血辨证热度: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热度:温病卫气营血学说热度:温病卫气营血治则临床应用。

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_人人文库网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温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既是分析温病发生发展病机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础,又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温邪侵袭人体后,主要导致卫气营血和温病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是什么?360问答这都属于温病学的理论,应该先把伤寒吃透再学这个。治温则,不如临证多.中医学习无捷径,非下苦功不可,与其别人回答,不如自己悟认,治病不能单靠治则,单按卫气营血或三焦治则治病无异于。

中医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详解_芝士回答传变:如温病初发在卫分,经积极治疗后疾病痊愈而不向里传变;也有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径见气分证或营分证;或卫分证未罢,又兼气分证,而致“卫气同病”;或气分证尚存,又出现营分证或血分证温病卫气营血治则临床运用.ppt-原创力文档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的临床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一、《温热论》有关卫气营血理论的论述《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叶氏按卫气营血划分温病病变阶段。

温病卫气营血治则的临床运用-读根文库1、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的临床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2 一、温热论有关卫气营血理论的论述3 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叶氏按卫气营血划分温病学习《外感温热病》浅析卫气营血治则-叶一萍-中文期刊【掌桥科研】叶氏说: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认为温病卫分证,为温邪郁于肺卫,以郁热为主,病虽轻浅,已有轻度津伤,绝不能用辛温发汗之法,以免再度伤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银翘散方论中。

>﹏< 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温病的辨证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个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按温病发展过程中对人体损伤机制的不同而将其划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发展传变规律。三焦辨证由清代又一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倡导,他按温病对人体脏腑的侵害而将其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从而标明了温病发展过程中脏腑传变的规律。纵观这两个辨证纲领,可以说卫气营血辨证主要在于把温病划分为四个阶段,侧重于对温病发展阶段的诊断;三焦辨证主要在于把温病划分为三个部位,侧重于对温病的定位诊断。从临床实用性上来看,温热病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温热邪气逐步深入地对人体卫气营血的损伤;而湿热病的发展变化则主要体现为湿热邪气沿上、中、下三焦的逐步传变。也就是说,卫气营血辨证的优点在于它从横向表明了温热病由浅入深的传变层次;三焦辨证的优点在于它从纵向表明了湿热病由上至下的传变途径。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卫卫气是人体的阳气,他循行于人体周身,内而胸腹、盲膜,外而肌肉、皮毛,对人体各部位起温煦和保卫作用,他能主司腠理、毛孔之开合,调节体温并抵御外邪的侵袭。可以说,卫的生理功能就是阳气对人体温煦、保卫功能的体现。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由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物中的水谷之气与自然界的清气三者在各脏腑相互配合的功能活动中相互结合而生成,进而又供给各脏腑活动的需要而产生脏腑功能。可以说,气,就是正气、阳气,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表现,他的生理功能也就是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反映。营营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它来源于水谷精微,运行于经脉之中,通于心,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营是血中之津液,因而又称“营阴”,他的生理功能是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血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由水谷精微和肾精所化生,循经脉运行于周身,他的生理功能是营养和滋润人体。卫气营血证候的病机及证候特点温热邪气侵袭人体而发生的温热病,一般初起先侵犯体表,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进而邪气入里,侵犯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再深入发展,则热入心与血脉,灼伤营阴;进而耗血动血,损伤血液。按照卫气营血辨证,可将温热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血分证候四大类别。也就是,温热病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温热邪气伤卫、伤气、伤营、伤血四个阶段。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简称卫外失司)的阶段。因病在表,所以他是温热病的初期(亦称初起)阶段。其证候特点是: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气分证候是温热邪气入里,侵犯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的阶段。气分证初起,脏腑功能往往呈现亢奋状态,称为气分实证;气分证后期,有时可呈现脏腑功能衰竭状态,称为气分虚证。气分实证温热邪气入里,则正气奋起驱邪,正邪相争于里,使脏腑功能处于亢奋状态。因邪气所犯脏腑不同,或在肺,或在胃,或在肠,或在胆……故气分证范围相当广泛,证候类型也多种多样,但因均属邪气盛而正气不衰,故均称为气分实证,临床均见一派热象,是温热病发展的中期阶段。因其正邪激争,也称极期阶段。其共同的证候特点是: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饮冷、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气分虚证在气分实证过程中,如高热持续不退,耗气伤津,可导致津气欲脱,甚或亡阳厥逆,因其属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衰竭,故称为气分虚证。其证候特点是:身热骤退、大汗不止、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甚或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营分证候是温热邪气深入心与血脉、灼伤营阴,导致血中津液亏损及心神被扰的阶段,是温热病的中、后期阶级。其症候特点是:身热夜甚、口反不甚渴,或竟不渴,心烦躁扰不寐,甚或时有谵狂,或见斑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血分证候是温热邪气深入心与血脉、损伤血液,导致动血或耗血的阶段,是温热病的后期阶段。动血:温热邪气深入血脉、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导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见局部或全身各部位出血及心神被扰的证候。其证候特点是:身热、躁扰昏狂,或吐血,或衄血,或便血,或尿血,或见非时经血,量多色紫,或发斑,斑色紫黑,舌质绛紫而干,脉数。因其热邪炽盛,故称之为血分实证。耗血:热邪耗伤血液,甚则耗损肝血肾精而导致真阴被损,甚至亡阴脱液的证候。其临床特点是:低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心悸、神倦、甚则神昏瘛疭、耳聋舌强、舌质红绛无苔、脉虚大,或迟缓结代。因其阴血大伤,故称之为血分虚证。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温热病的传变规律一般来说是按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血分证候的顺序,依次递传,逐步深入发展。反之,则病势逐步转轻。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袭表,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的阶段,邪浅病轻;气分证候是温热邪气入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的阶段,较之卫分证候邪深病重。二者虽有浅深轻重之别,但均属功能失常的病变,并无质的不同。因此说,卫分是气分的轻浅阶段,也有人称“卫为气之表”,二者可统称为气病。营分证候是温热邪气深入心与血脉、灼伤营阴,导致血中津液耗损、心神被扰的阶段;血分证候是温热邪气深入心与血脉,动血而导致出血或耗血,致真阴被损的阶段,较之营分证候更为深重。二者虽有浅深轻重之别,但均属血液被耗的实质损伤,亦无质的不同。因此说,营分是血分的轻浅阶段,也有人称“营为血之表”,二者可统称为血病。可以说,由卫分到气分是邪气深入,病情加重的量变过程,由营分到血分,也是邪气深入,病情加重的量变过程。而由卫气到营血,则不仅标志着病势更加深重,而且是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质变过程。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第8条》云:“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句话就明确地指出了卫气与营血证候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所以说,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标明温热邪气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这个发展传变过程的辨证纲领。其关键在于辨明温热邪气对人体气(功能活动)与血(实质营养物质)的损伤过程,故其核心是气血辨证。应当说明的是,由于人体禀赋的差异,邪气性质、轻重的不同,治疗的及时和恰当与否,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若体壮邪轻,治疗及时、得法,则邪气可从卫分、气分而解,未必深入营血。若体虚邪重,或治不及时、得法,则邪气可由卫分而逆传入营。还有初起即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者;有初起即见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者;有气分证未罢而营阴已伤之气营两燔者;有气分高热直入血分而呈气血两燔者。虽然变证种种,错综复杂,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各自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就能抓住辨证关键,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治疗。可见,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热病的临床辨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总的来说,其临床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概括了温热病发展传变过程四个阶段中的四类证候;一是揭示了温热病发展传变的一般规律;一是标明了温热病各阶段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正邪的盛衰。上述三者互相联系,为临床论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温热病的治疗原则】温热病是外感温热邪气而为患,故其总的治疗原则是以寒凉药物清泄热邪,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治热以寒”“热者寒之”。在此前提下,再针对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选用相应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关于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法,在《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作了具体论述。对卫分证候的治法,他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又说:“在卫汗之可也。”就是说,治疗卫分证应选用辛凉轻扬的药物,清透在表之风热,使邪气得除,营卫通达而病解汗出。对气分证候的治法,他说:“到气才可清气。”就是说,治疗气分证应选用寒凉清热的药物以清泄热邪,临床一般以辛寒药物为主。对营分证候的治法,他说要“凉血清热”,又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就是说,治疗营分证应选用清营凉血药物,并配以清宣气分热邪之品,以清透营分热邪,使之透出气分而解。对血分证候的治法,他说:“直须凉血散血。”就是说,治疗血分证应选用凉血散血药物,以凉血散瘀。还须注意到,温热邪气易伤津液。可以说,在温热病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热邪伤阴的问题。所以,治疗温热病,在泄热的同时也要时时考虑到存阴,即保津、生津、养阴。但热邪伤阴与内伤杂病之阴虚不同,其用药应选甘寒、酸寒、咸寒,使之润而不腻,补中有清。总之,温热病的特点是热邪伤阴,其治疗应着眼于泄热存阴。泄热是手段,而存阴才是根本目的,即前人所谓:“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温热病的治疗禁忌】忌辛温发汗温热病是外感温热邪气,与伤寒外感寒邪截然不同,因此绝对禁用辛温发汗法,如麻黄、桂枝等药物,均为禁用之品,以防助热伤津,引邪深入。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所云:“温病忌汗,汗之不唯不解,反生它患。”忌淡渗利尿在温热病过程中,由于温热邪气伤阴,常可见到尿少或无尿,应以清热生津法治疗,热退津复,则小便自利。禁用淡渗利尿之品,如泽泻、猪苓、车前子、滑石之类,以防渗利伤阴。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所云:“温病小便不利,淡渗不可与也,忌五等、八正辈。”慎用苦寒温热邪气伤阴,治当泄热存阴,所选药物,应为辛寒、甘寒、酸寒、咸寒之品。苦寒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之类,虽有清热之功,但有苦燥伤津之弊,故用之宜慎,即或使用,也应配以甘寒,以制其燥。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所云:“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慎用腻补温热邪气耗津伤阴与内伤杂病之阴虚证不同,其治疗应以清热为主,配以甘寒、酸寒、咸寒之品保津、生津、养阴,热退则津还,其阴自复。在邪气未尽的情况下,切不可因其津耗阴亏而妄投腻补,如熟地、阿胶、龟板、鳖甲之类,防其滋腻壅滞,使邪无出路,反致“闭门留寇”。温病卫气营血理论邵命海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紫癜性肾炎也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病主要通过体液免疫,但也涉及细胞免疫,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凝血机制均参与本病发病。本病发病有种族倾向,有一些研究提示本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临床主要表现皮肤紫癜、血尿和蛋白尿,可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既可以表现为单纯性的镜下血尿,也可以表现为肉眼血尿,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浮肿,或急进性肾衰。其病因复杂,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或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常与细菌和病毒感染,药物、鱼、虾蟹等食物,异物如花粉、尘螨、蚊虫、动物羽毛、油漆等,或者与疫苗接种有关。本病归属于传统中医”紫斑”、“肌衄”、“尿血”等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营血热盛,迫血妄行,或瘀血内盛,阻滞脉络,或阴虚火旺、损伤血络,或脾肾亏虚、摄血无力所致,治疗上分别采用清营凉血、活血化瘀、滋阴清火、补气摄血诸法。还有医家根据疾病不同的分期进行治疗,病之初期为毒热蕴结,迫血妄行为关键,表现为肌肤紫癜,毒热之邪循经下侵于肾,损伤脉络,发为尿血,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治,应侧重清热解毒;病之中期以血热内瘀为主要病变机理,此时毒邪渐去而血热搏结,紫癜时轻时重,但尿血持续,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病之后期,紫癜日久不愈或失治误治,耗伤气血,损及脾肾,形成热邪未去,正气已伤之虚实夹杂证,宜用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之法,或扶正祛邪并施。而我们在临床上,认为紫癜性肾炎可以采用伏气温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机、证候与温病热入血分证颇为相似,既有风热毒邪从外侵犯肌腠,由表入里,深入营血,熏灼血络,又有蕴蓄之热毒久伏血分,内外合邪,热毒胶结不解,出现临床诸症。我们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特点积极病理类型的差异,进行分期分阶段的治疗,分为下面三个方证:  1、犀角地黄汤方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普通症病机:伏邪内扰,营血热盛,迫血妄行、血络受损症状:无明显诱因直接出现皮肤紫癜、血肉眼血尿明显,口干喜凉饮、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的患者,治则:清营凉血、解毒散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60-90g、生地30、丹皮15、赤芍30、生甘草15、芦根30、白茅根30、北沙参15、玄参15、小蓟15-30方解:心主血,又主神明,热入血分,热扰心神,躁扰昏狂;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发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离经之血皆为瘀,瘀阻体内出现发斑;血分热毒耗伤血中津液,则舌紫绛而干。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散其血则瘀不去,不滋其阴则火不熄,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法。方用苦咸寒之犀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甘苦寒之生地,凉血滋阴生津,用苦微寒之赤芍与辛苦微寒之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化斑,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留瘀之弊。生甘草、芦根、白茅根、北沙参、玄参、小蓟草加强滋阴解毒,利尿通淋止血之功效。热象明显加栀子、黄芩、白花蛇舌草、蜀羊泉15;兼有咽痛加银花、连翘各15、蝉衣6、山豆根6;便血加生地榆12、炒蒲黄10、大黄炭9、侧柏炭,斑疹紫暗,日久不退穿山甲5g,随症变化。2、紫安方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重症病机:风毒、药毒、食毒、热毒,内扰心包症状:烦躁不安,口渴唇焦明显、腹痛欲绝、皮肤紫癜、尿赤便闭、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的患者,治则:清热解毒,镇痉熄风,开窍定惊方药:安宫牛黄丸和紫雪丹化裁:羚羊角0.3-0.6、水牛角30-60、黄连9、穿心莲12、郁金12、枳壳12、苦参15、紫草15、栀子12、黄芩12、升麻15-30、玄参15方解:本证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热邪炽盛,内陷心包,伤及津液,引动肝风所致,其中热邪炽盛为首要病因。所以选用大剂量苦寒泄降,泻火解毒的药物,甘寒苦寒并用,由于紫癜性肾炎没有神魂谵语等症状,故去除金石重镇之品,正所谓取其意而不用其药。发热明显加:石膏30-60、寒水石15;斑疹紫暗,日久不退穿山甲5g,随症加减。3、银翘散方证――外感而诱发的敏性紫癜性肾炎轻症病机:风热上犯肺卫症状: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或血尿,可有发热头痛,紫癜不显,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苦甘,疏风解毒方药:连翘12,银花15,苦桔梗6,薄荷12,竹叶12,生甘草15,荆芥12,淡豆豉6,牛蒡子15、芦根30、白茅根30、北沙参15、玄参15、茜草15方解:患者初起多有发热恶风、咽痛咳嗽等风热表证,继则出现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的病变,符合“风邪致病,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善行数变”的致病特点,经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用银花、薄荷辛凉,散热解毒,苦桔梗、北沙参、芦根、白茅根甘苦,荆芥穗芳香,牛蒡子解热散结,除风利咽,诸药同用,有清以去实之效。热毒久伏,风热毒邪外侵,诱发伏邪,两阳相劫,毒热肆虐,耗血动血,血不循经,皮肤紫斑、吐血、尿血、便血,所以上面三方,常常是银翘散方合用犀角地黄汤方,或银翘散方合用紫安方,才能达到内除伏邪,外祛风热毒邪,邪祛正安之功效,并随症加减散瘀、解毒、通淋、滋阴、止血之药物,增强疗效,同时需要注意固护胃气,以防久服寒凉药物,出现心下痞满,纳差乏力等不适。

蜂蜜加速器部分文章、数据、图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删除。邮箱:xxxxxxx@qq.com